北京时间今晚20点30分,美国劳工部将披露3月CPI数据,在当地汽油价格刷新历史新高的背景下,市场普遍预期今天的数据会“非常难看”,同时也会更为坚定地锁定5月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。
综合各家媒体的经济学家稍早的调查,主流预期3月CPI将环比上升1.1-1.2%,这也会是2005年9月以来的增速新高;同比增速预期将上蹿至8.4%,刷新1981年12月以来的新高。另外,美国通胀超过6%的时期将延续至第六个月。
去除能源、食品的核心CPI预期将同比上涨6.6%,刷新1982年8月以来新高。
(近一年美国通胀年率,来源:TradingEconomics)
穆迪分析首席经济学家马克·赞迪直言3月CPI数据“会很丑陋”,强调眼下消费者正处于一场通胀的“完美风暴”中:地缘冲突、油价起伏、疫情引发的供应链中断、薪酬加速上涨和招工缺口难以填补。现在全球正在两场全球供应链冲击中艰难前行,很难想象通胀压力不会因此走高。
CPI三月见顶?下定论为时过早
鉴于国际油价在三月冲高回落的走势,许多分析师均乐观表示三月数据虽然很难看,但通胀压力也可能已经见顶。
作为参考,WTI原油在三月初触及130美元/桶的高位后,本周初已经跌破100美元关口;根据美国汽车协会(AAA)数据,与美国老百姓切身相关的汽油价格也已经从每加仑4.33美元回落至本周一的4.11美元。
(WTI原油日线图,来源:TradingView)
同时基于高基数效应,赞迪目前预判,美国名义CPI到年底时可能会回落到4.9%。
Grant Thornton首席经济学家Diane Swonk表示,考虑到油价因素通胀的确有见顶的可能,但对美联储来说,问题是眼下的通胀压力广泛存在于商品和服务价格中,包括此前较为突出的二手车价格也有可能再度拉升。背后的供应链中断问题并没有消失,事实上正变得更加严重。
事实上除了油价以外,许多重要的CPI分项走势同样值得关注。杰富瑞货币市场经济学家Tom Simons预测,在3月CPI能源价格跳涨18%的同时,食品价格也会继续走强,但很难达到同等水平;另外占CPI比重三分之一的屋主等值租金(OER,反应住房成本)也将环比上涨0.6%。
不过Simons并不认为火热的3月CPI会对美联储加息构成实质性影响。
Simons表示,即便CPI远远超过预期,美联储接下来一口气加息75个基点,甚至赶在FOMC日程前紧急加息,在他看来仍属于无稽之谈。
消费者焦虑情绪恶化
就在CPI数据揭晓前一日,纽约联储也披露了3月的消费者预期调查,美国居民对于通胀和经济的焦虑跃然纸上。
根据报告披露,美国消费者对于未来一年地通胀中位预期较上个月的6%大幅上涨至6.6%,由于调查数据仅从2013年开始,所以这个数字轻松刷新历史新高。不过美国消费者对于未来三年的通胀中位预期小幅下降至3.7%。
(美国消费者通胀预期,来源:纽约联储)
从具体的分项来看,美国消费者预期未来一年内涨幅最快的支出是房租(+10.2%),医疗、食品和油价的预期涨价幅度也达到9.6%。
与物价相对的是,美国消费者预期未来一年的工资涨幅基本维持在3%,同时有36.2%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一年的失业率将会上升,这也是2021年2月以来的最高数据。
1月29日,美元指数窄幅波动,人民币中间价报6.4709,上调136点,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.4845,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.4758。...
近日,由于ASIC(澳大利亚证券及投资委员会)认为墨尔本金融服务提供商Australian Golden Securities(原名AFS Capital Securities Ltd)未履行其作为持...
5月27日—5月31日重磅经济数据和事件前瞻...
80年代以来,全球通货膨胀持续下行。2008年大危机之后,通胀维持低位。主要央行或明或暗地将再通胀定为政策目标,市场也不再为通胀风险定价。...
由于疫情的影响,当前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,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,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,未来国内经济将逐步触底回升。...
北京时间今晚20点30分,美国劳工部将披露3月CPI数据,在当地汽油价格刷新历史新高的背景下,市场普遍预期今天的数据会“非常难看”...
A股市场回购、增持热度不减。4月12日晚,金花股份(维权)、三安光电等多家公司发布增持或回购公告。...
年初至今A股市场经历了1月下跌、2月反弹、3月下跌的三浪调整。3月俄乌局势突变触发全球资本市场振荡,国内股市受到波及,沪深两市跌幅超出市场预期。...
所有经历过十余年前欧债危机的投资者,都会对时任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·德拉基“不惜一切代价捍卫欧元”的历史性讲话印象深刻。...
周一(4月11日)美元指数小幅上涨,仍受到美债收益率攀升的支撑,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2.793%的2019年1月以来最高...
版权所有 @2010-2019 外汇交易买卖 沪ICP备15014470号-14
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