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购市场在未来三个月内可能出现剧烈波动,迫使美联储采取相应措施。部分华尔街高管预测,美国短期融资市场可能最早在3月出现剧烈震荡,这或将对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(美联储)产生放宽政策的压力。
据四位银行业高管透露,3月至5月间,一系列事件将减少金融体系中的现金数量,同时增加对流动性的需求。其中,美联储在去年地区银行业危机后推出的贷款机制将于3月11日到期,目前未清偿余额为1290亿美元。这将使银行丧失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资金来源。另一项被视为安全网的市场支持措施——常设回购机制(SRF),至今仅有少数银行参与。
与此同时,随着美国公债发行量的增加、3月15日到期的季度缴税以及4月15日到期的年度缴税,对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上升。此外,5月将推行加速交易结算速度的措施,这可能增加对短期资金的需求,因为尚未做好过渡准备的企业需要更多的隔夜融资。
在这一背景下,美联储正通过削减资产负债表上的债券持仓,逐步从金融体系中抽离现金,以解除大流行病期间对经济的支持。纽约梅隆银行策略师估计,货币市场基金及其他机构存放在美联储的隔夜现金(被视为超额流动性资金)可能在5月降至2000亿美元以下,仅为去年6月的十分之一。有人预测,被称为隔夜逆回购协议的融资机制年中可能降至零。
短期融资市场上任何压力的显现都可能引发回购协议(投资者以公债和其他抵押品为抵押进行借款)利率的波动。11月底和12月,回购协议利率曾短暂飙升。尽管市场参与者最初将利率上升归因于其他因素,但银行界人士表示,流动性已逐渐成为更加突出的焦点。
一家活跃于公债市场的独立经纪交易商South Street Securities的首席执行官James Tabacchi表示,随着融资需求的持续增长,流动性可能开始出现裂痕。这是一种平衡行为,无需过多即可引发资金市场的混乱。
短期融资市场的剧烈波动,尤其是持续波动,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。对于急需资金的企业,资金获取将变得更加困难,成本也更高。例如,在去年的银行业危机之后,任何尚未成功稳定存款的银行可能受到冲击。
这些因素凸显出,随着美联储越来越接近2%的通胀率目标,政策失误的风险正在增加。市场崩溃可能向美联储发出信号,表明现在是放松政策的时候。尽管决策官员表示需要看到更多数据,市场预期美联储在5月前可能开始降息。目前尚不清楚他们可能采取何种措施。
上周,美联储理事沃勒在谈及何时开始放缓量化紧缩步伐时表示,今年某个时候开始考虑此事将是合理的。沃勒认为,美联储常备回购工具使用量的激增将是流动性趋紧的信号,他将此视为防止事态失控的后备工具。
美联储一名发言人未发表评论。资产规模约80亿美元的Amalgamated银行首席财务官Jason Darby表示,该行今年已加强应急规划,将更多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纳入考虑。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,但相信各公司认真考虑更严峻的形势,并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流动性选择,对自己是有益的。
2019年9月,回购利率因流动性不足而飙升,迫使美联储采取行动。纽约梅隆银行美洲外汇和宏观策略师John Velis表示,由于季度公司税缴纳截止日也在当月,回购市场危机确实开始触及痛处。我们不知道何时从充裕的流动性转为不足,市场会告诉我们。
美元接连受挫,欧元涨势喜人创三个月来新高...
随着俄罗斯面临日益严重的经济封锁,该国央行周一宣布大幅加息1050个基点,并推出资本管制措施,阻止资本外逃。...
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(CFTC)的数据显示,截至5月30日当周,美元期货净空头头寸为123.4亿美元。...
纽市盘前:特朗普“挥拳”欧盟,美元经不住折腾,欧元创两周新高;日元收益避险高企...
白银的抛售始于亚洲大国投资者开始抛售这一贵金属;一些分析师表示,对亚洲大国经济放缓的担忧可能会对白银的工业需求产生负面影响。...
欧元区劳动力市场的强势表现,正推动欧洲央行对抗市场对降息即将到来的预期。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是,尽管目前形势似乎正走向自疫情以来的首次衰退,但失业率却创下了历史新低。与此同时,...
近日,美国财政部公布2023年11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(TIC)显示,截至2023年11月底,中国持有美债规模达到7820亿美元,较10月环比增持124亿美元。这意味着中国结束连续七个月抛售美债趋势,令...
丹克斯银行认为,市场定价过于激进,在金融环境收紧的情况下,调整预期将是全球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。...
日元作为全球公认的融资成本最低的避险货币,其地位正在遭受评估。近年来,日本央行实施超级宽松政策,加之日本企业加大海外投资,日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据日本政府估算,2025财年预算目标...
回购市场在未来三个月内可能出现剧烈波动,迫使美联储采取相应措施。部分华尔街高管预测,美国短期融资市场可能最早在3月出现剧烈震荡,这或将对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(美联储)产生放宽政策的...
版权所有 @2010-2019 免费下载MT4 沪ICP备15014470号-14
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!